【觀點分享:從日本角度看德國】
上週德國總理梅克爾稱「與中國合作符合歐盟重大戰略利益」,且未對香港國安法事件表態也備受批評,在世界往親中親美兩極化發展的趨勢,七月準備要輪值歐盟主席的德國,之後領導歐盟的傾向也耐人玩味。
「德國」在台灣人的認知裡其實並沒有很深刻,媒體評論和一般大眾觀看的視角通常比較正向,我最近看的一些與德國相關的中文書籍也是走正能量路線,用德國案例來針砭台灣的議題,似乎統一後的現代德國,只有「新世紀大國崛起的典範」這個面向,轉型正義、綠能廢核、歐盟經濟引擎、人道難民收容(當然這之後引發的問題又是另一回事了)。
去年我寫過的德國除魅系列,探討的也比較偏文化或生活面的刻板印象破除,而德國政治、經濟和精神面向,有更深更難解的歷史糾纏、地緣關係、浪漫主義的情懷等等,在這裡生活的越久,越能感受到一些難以言喻的社會氛圍,以及不少朋友分享過德國人酒後的真心話,其實是跟一開始認知中的德國有所差距的。
台灣也許是因為地緣政治關係,在大國間夾縫求生存的戰略,比較關注周遭國家,如中日韓,和對台灣影響巨大、太平洋彼端的美國;同理,德國也是,應該說,每個國家/政治經濟單位都是,關注的焦點、利害關係的親疏遠近是有差別的。
當然社會上個體差異一定有,但若以國家角度在博弈,要如何從對方的立場思考,並理解自身的價值和風險,做出適當的反應和布局,考驗著領導層的智慧。
這篇文章是日本記者的觀點,提供不一樣切入德國的角度,對我來說非常有意思,分享給大家。
#萬事包選文
#德日關係非常微妙